你好,欢迎来到深圳生活网!

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地下水饮用水标准

时间:2016-04-11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地下水饮用水标准
  
  地下水正遭受污染与超采的双重威胁。在水利部监测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中,IV类水和V类水合计占比为80.2%。根据标准,IV类水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地下水还遭受严重的超采威胁。
  
  地下水正遭受污染与超采的双重威胁。
  
  水利部最近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显示,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具体来看,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两者合计占比为80.2%。
  
  值得注意的是,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这也意味着,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月报》还显示,主要污染指标中“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与此同时,地下水还遭受严重的超采威胁。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约82.4亿吨)。
  
  多为浅层地下水
  
  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辽等流域,污染和超采正在成为流域内地下水的主要威胁。
  
  在水利部本轮地下水监测中,监测范围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
  
  本轮2103眼水井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I类水,II至III类水418个,占总数的19.9%;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
  
  其中,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而监测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本轮全国范围内的监测,正是按照2011年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为摸清地下水污染的“家底”,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IV类水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实际上,这两类水都已经不太适合人类接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监测流域和监测对象看,这个高达80%的数值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其中出现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是因为流经城市的浅层地下水,更容易遭受农业面源、工业废弃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与地表水的污染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马军指出,“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监测对象的结果,也说明流域内地表水亦存在相应污染。旱季时,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地表水;同理,地下水的补给来自地表水。”
  
  污染、超采威胁“水安全”
  

  地下水遭受污染,或产生严重的“水安全”问题。
  
  根据此前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全国范围内,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那么高达八成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结果,会影响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吗?
  
  “一般来说,城市内多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马军说,“但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浅层地下水,污染将主要对他们带来影响。”
  
  值得一提的,除污染问题外,超采也是我国保障“水安全”的一大威胁。
  
  《月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单黄淮海平原就减少了49.2亿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减少为首:一年间,河北地区减少了22.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马军表示,“针对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费更甚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问题相对复杂,而地下水的超采,还会带来地缝、塌陷等次生灾害。”
  
  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夏军
  
  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近10年来中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人口1.4亿人。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应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环境问题。
  
  3月22日世界水日,也是在3月22-28日中国水周期间,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联合主办的“水美中国”论坛在广州举行。面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来自环保组织、企业、政府的数百位代表,从商业、政策及社会组织参与等不同维度,就水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案例进行跨界交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保护行动。本文根据夏军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发言者审阅。
  
  今天想讲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球水安全与水战略。第二,直面中国水问题。第三,水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问题
  

  首先谈一下关于水安全和水战略。水安全在国际上是国家安全、全球安全,水安全的含义是非常广的,涉及到水资源的供水安全,也有防洪安全,每年广东、湖南、江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到汛期9月份大江大河发生灾害,再往后一点北方的河流也会发生洪涝灾害,因此供水和防涝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们有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安全,水产生了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就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居环境的变化。此外,中国也有很多国际性河流,跨境河流也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涉及面非常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是关于水安全定义的一种,人类生存发展所需有量和质保障的水资源,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叫水资源,包括了量和质的两个概念,除此之外还需要维系流域可持续的人与生态环境健康,确保人生命财产免受水灾害损失的能力。还有一个定义是涉及水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等等,因此水安全的定义是相当广泛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水资源压力非常大。
  
  水与人类未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不光是我们当代人,子孙后代未来的生存也需要清洁的水,很多政策都在研究水需求的驱动机制是什么,包括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粮食安全、贸易的驱动机制,此外就是全球变化,它导致了水资源发生变化,水质变差了,这就涉及到全球变化与水安全问题。此外,水与人体健康、水与环境、水与生态的问题叫水与环境健康,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70%,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镇,因此水与城市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生产粮食需要水,我们的能源需要水资源,水与能源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未来的水变化,以及水安全战略与对策是联合国现在非常重视的,也是国际水资源协会等水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
  
  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是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UN大会作出的47/193号决议,根据UN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8章所提出的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水资源的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节水意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2016年世界水日确定的主题是“水与就业”,大家知道水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就业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水如果做到可持续利用,实际上对就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带动作用,3月22—28日也是第29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编辑:秋雨)
文章热词:

最新文章